凌晨,肯德基一对父子的窒息对话曝光:为什么有些孩子,一生都富不起来?
推荐关键词
tuijiankeys:肯德基 父子 曝光 哭穷
前些天,在知乎上看到个令人心酸的故事。
题主在肯德基,看到一对父子坐在餐厅角落里。桌上是一份大概 30 元左右的儿童套餐。当孩子开始动手打开包装袋的时候,爸爸突然来了一句:
“你吃这一顿饭,就花了我辛苦工作半天的钱。”
那个看着只有 7、8 岁左右大的小男孩,听到爸爸这句话后,把头埋了下来,一直没有吭声。
男孩由一开始的兴奋不已,到逐渐放慢了打开包装袋的速度。
可以看得出来,他把爸爸说的这句话听进心里了。
而这位父亲,一直把手搭在旁边的凳子上,居高临下地看着儿子。
不知道他是觉得自己满足了儿子想要吃肯德基的要求而感到开心。
还是很得意,觉得自己找到了这个难得的「教育机会」,教会儿子不要浪费,要懂得珍惜。
这个故事,看得我心里十分不是滋味。
或许这位父亲的收入确实很低,顶着很重的生活压力,带孩子吃一顿肯德基,是非常“奢侈”的事。
但我和评论里的大多数读者一样,不太赞同这位父亲的做法。
这位父亲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,不仅在当下对孩子有很大的杀伤力,更折射出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家长更深层的问题:
对孩子实施哭穷式教育。
一、哭穷的父母,养出心穷的孩子
知乎上有个提问:家长对孩子哭穷会有什么影响?
有个网友回答:“低到尘埃里,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,花钱变成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,感觉自卑,不配拥有好东西,喜欢活在自己的幻想中,一旦现实跟自己不一样就会变得敏感易怒。”
其实,很多家庭并不是没钱,只是想通过向孩子哭穷来教育孩子更懂事,而孩子对父母传递过来的能量是非常敏感的,可能会如父母所愿变得更“懂事”了。
可这只是父母看到的表面现象,伴随着孩子内心长大的各种负面影响,很遗憾,父母看不到。
长大后,这些影响会一直根植心底,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观、婚姻观,甚至终其一生也难做到自治自愈。
之前热播的电视剧《小舍得》中,米桃就是“哭穷式教育”典型受害者。
米桃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,父亲摆摊卖水果,母亲给同学家做钟点工,一家三口住在市场边上公厕旁的出租屋里。
她也是天天听着父母这样的唠叨长大的:
“爸爸妈妈不容易,你要争气”;
“我们全家以后可就指望你了”;
“我们家可比不上欢欢家,你要和她好好相处”
没有让父母失望,米桃很乖,很懂事,成绩也非常好,是大家都羡慕的对象。
但她也很自卑、不自信。
面对漂亮的公主裙,她的第一个想法是:
“这个颜色不耐脏”“明年长大了就不合穿了”......
虽然心里很喜欢,但却打心底里觉得自卑和自己不配,所以找借口掩饰过去。
甚至在最后面对欢欢提出赠送裙子给她后,她也坚决地摇了摇头:
“我不要,我不喜欢穿裙子。”
父母的哭穷。让米桃的自信一点点的流失,最终变得自卑,甚至开始哀怨父母的无能,对父母产生了“恨意”。
这样的家长,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。
总是以“家里没钱”“家里穷”为借口,让孩子学会懂事和为家里省钱。
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“童年阴影”理论说:童年的不被满足,哭穷的环境,会让人自卑,自卑的人长大后,更难自立。
《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》里说:
如果孩子从小就是“穷人”,那么他一生都会是“穷人”。
这种“穷”,不单是指物质上的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。
而物质上的“穷”可能是一时的,而精神上的“穷”,则是一辈子的。
心穷的孩子,可能一辈子都要活在自卑和自责的情绪当中。
在豆瓣上,有很多经历过“哭穷式教育”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:
因为自卑,总是不敢大大方方地逛商场,不舍得买喜欢的东西。
长大后的自己总是畏手畏脚,连一条好看的裙子都觉得自己配不上。
这些人,虽然经历不尽相同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——自卑。
他们会因为父母的“哭穷”,变得不安和没安全感,因此会克制自己的想法和欲望。
慢慢地,就会变得极度自卑和缺乏安全感,
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卑和不安,会伴随他们一辈子。
而这种自卑和不安,正是父母亲手带给他们的。
二、父母哭穷,孩子长大会怎样?
父母对孩子的教育,就像春天埋下一颗种子,是好是坏,要秋后算账。父母哭穷,孩子小时候可能怕穷,长大以后,更可怕的是,十有八九逃不出心穷。
所谓心穷,即使自己有钱,还是习惯性认为自己配不上好东西。
所谓心穷,也是极度抠门,舍不得付出。
更多的人,是小时候父母对他哭穷,长大后他对父母抠门。
嘉浩就这样,以前他要什么,他老爸只会说:“家里没钱。”现在角色转换了,他老爸老了,一身慢性病,每个月要问他拿钱看病,他也学他爸当年的样子:“又要钱?我没钱。”
父母是因,孩子是果。有因才有果。
所谓心穷,还是非常短视,规避任何风险性投资。
曾经的同事晓航就是这样,父母从小跟他灌输“我们家这么穷,全靠你了,你可不能输”的思想。
现在公司一个通知出来,他从不关注有什么成长性,只盯着它的风险看。
因为怕风险,他8年没涨工资都懒得跳槽。因为怕风险,他手头攥着20万闲钱,也不做投资理财。因为怕风险,他30岁了也没主动跟女生表过白。
总而言之,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的,他才愿意投资。能万无一失得到收获的,他才下定决心付出。
哭穷,让孩子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
父母长年累月有意无意的对孩子哭穷,跟时时刻刻提醒孩子“你不够好”并没有区别。
在哭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即使父母是爱他们的,他们也很难感受得到,也体会不到幸福。毕竟,谁能那么轻易相信不停地跟你说“你不够好”的人是无条件爱你的呢?
“既然我不够好,我就不配得到好的,也不配得到爱。”这些感受会像魔咒一样,笼罩着孩子的一生。
网友小C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,但妈妈总是跟她说家里穷。她喜欢吃榴莲,妈妈说:“榴莲太贵了,买一个榴莲的钱都够我们买三天的菜了,吃不起啊!”
上中学时流行用MP3,小C也想要一台,妈妈说:“那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用的东西,你爸一个月工资才多少?哪买得起?”渐渐地,她就觉得凡是好的东西都跟她无关。
她交的第一个男朋友,颜值,智商,情商都在线,男朋友也很喜欢小C,小C和他在一起时很开心,但总患得患失,觉得男朋友并没有那么喜欢自己,甚至觉得自己太丑而不敢跟男友视频。由于极度的自卑她跟男友分手了。
后来她找了个学历,颜值,经济条件均不如她的男士结婚了,朋友问她为什么,她说:他什么都不如我,我就不觉得自己配不起了。
爱的匮乏,就像一个无底洞,有时候孩子需要用一生的幸福来填补。
心理学家李琴曾说:“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,取决于他潜意识认为自己配得上多少财富。”
孩子潜意识中对金钱的态度,基本都来自于父母。
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,父母与其一味地“哭穷”,告诉孩子“我们穷,所以我们配不上那些东西”。
不如向孩子传递正向积极的观念,告诉他们:“你将来肯定会值得更好的!”
让他们内心富足、积极乐观向上地去面对往后的人生。
与所有父母共勉!